到2025年,“海澄文定”综合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约50%,人口占全省比重约40%;“大三亚”旅游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约20%,人口占全省比重约20%,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。做大做强“海澄文定”综合经济圈。强化海口省会城市和全省门户功能。支持海口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。发挥海口核心带动功能,促进文昌、澄迈、定安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。进一步完善“轨道交通+骨干公路+城市道路”综合交通走廊体系。加强土地供给统筹,推进基础设施、产业、生态文明一体化发展。建立“海澄文定”协调联动机制。做优做精“大三亚”旅游经济圈。支持三亚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,增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展示功能。发挥三亚同城品牌和“大三亚”规模效应,构建“一心两翼、山海联动”空间格局,以“三亚主城区-崖州湾”为重点,以“陵水黎安-乐东龙腾湾”为两翼,发挥保亭山地旅游、黎苗文化优势,形成“一核三节点”旅游联动发展格局,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城市带。推动西部振兴发展。加快儋州—洋浦“环新英湾”港产城一体化发展。打造“儋州—洋浦—临高—昌江—东方”临港产业发展新优势。支持儋州建设西部中心城市。进一步推动昌江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,加快打造全域旅游,改造提升独立工矿区。促进其他区域协调发展。推动琼海、万宁建设东部国际合作、文化交流平台和大健康旅游示范区。促进中部生态保育发展。依托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,推进中部森林城市建设。以五指山、保亭、琼中、白沙等为重点推进黎苗文化的传承,促进民族地区发展。支持屯昌加强发展以中医健康为主的旅游业,增强与海口发展联动。支持琼崖革命老区振兴发展。积极推进美丽城市建设。推进海口、三亚等城市生态化改造,加强绿色生态城镇建设,增强城市防洪排涝、防灾备灾能力,建设海绵城市、韧性城市、园林城市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。有序控制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、建筑密度和建设强度,有效缓解交通拥堵。加强城区的城市设计,保护历史文化,加强城市风貌管控。完善城市无障碍环境。科学规范管理“城市顶管”工程。到2025年,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资约1300亿元,实现主要客货源地海空航线密集直达,建成“全岛3小时交通圈”和“海澄文定”、“大三亚”1小时通勤圈,民用运输机场年吞吐量达6000万人,高速铁路客运量4000万人,高速公路里程1500公里,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到80个,基本建成内通外畅、服务优质、功能完备、智慧低碳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框架。打造开放融合的国际门户枢纽。启动海口美兰机场三期扩建工程,打造面向太平洋、印度洋的国际航空枢纽。加快推进三亚新机场、东方机场、儋州机场规划建设和琼海博鳌机场扩建工程,深度挖潜三亚凤凰机场运行保障能力。积极布局建设通用机场。充分利用航权开放政策,加大国际远程航线开辟力度。积极发展航空货运。建立国际化现代化港口群,加快“四方五港”基础设施建设,做优做强洋浦港、海口港,重点推进洋浦集装箱枢纽港小铲滩码头工程、海口港马村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建设,打造洋浦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集装箱枢纽港,推进海口港综合性枢纽港建设,形成双核驱动格局。构建综合立体的基础设施网络。建设横向公路通道,研究推进湛海高铁、纵向铁路通道建设,形成“丰”字型+环线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格局。充分利用既有环岛高速铁路、西环普速铁路开行市域列车,推动建设“海澄文定”综合经济圈和“大三亚”旅游经济圈城际轨道交通。稳步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提质升级,普通国省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80%,更高质量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进一步增加路网通达深度。推进洋浦港集疏运体系建设,新建洋浦铁路支线、洋浦疏港高速公路。推动完成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,加快应急救援基地建设,提高过海通行效率、提升通行安全。重点推进海口、三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,推进城市候机体系建设,加快交通干线与城市微循环的联通,实现铁路、机场、港口、城市公共交通高效便捷无缝衔接,畅通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提供品质高效的综合运输服务。推进客货运一体化服务,加快发展空铁、海铁等旅客一体化联乘、联运,实现出行一站式服务,探索货物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。加强先进技术应用,对传统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,布局智慧交通体系。培育交通旅游新业态,依托综合交通网络,构建集出行、休闲、体验、娱乐、消费于一体的“快进慢游”新模式。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工程,城市公共交通“一卡通”覆盖率达95%。铁路。环岛高铁澄迈-海口-美兰-文昌市域(郊)列车、三亚-乐东既有铁路公交化旅游化改造项目、洋浦铁路支线、西环普速铁路海口至东方段扩能改造、“海澄文定”城际铁路项目、“大三亚”城际铁路项目。